close

 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。2013年底,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.02億,2033年前後將翻番到4億,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,最高年份將增加1400萬。本世紀中葉,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峰值4.87億,占總人口的比重將由目前的14.9%上升到34.8%。國際社會認為,養老保障、醫療保障和長期照料服務制度,共同構成應對老齡社會的三大基本制度。但在我國,由於未富先老等原因,制度準備相對滯後,尤其醫療保障和服務問題多多。
  老年醫療,急需綠色通道
  事實上,我們老年醫療服務的的確確沒有準備好。2013年2月,我國第一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《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(2013)》披露說,我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場所總量明顯不足,保障體系發展失衡。全國老齡辦的數字顯示,截至2013年底,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到2300萬,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達到3750萬。
  老齡化步伐的加快,老年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,老年人對醫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。但是,隨著現在的醫學科室的細分,看一次病要跑多個科室,排隊掛號、檢查、化驗、取藥,讓老年人苦不堪言。
  一些專家建議,要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綠色通道。全國老齡基金會副會長台恩普說,國家應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開設針對老年病的專科或者門診,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提供急救、治療、護理、康復、預防保健、心理疏導等綜合服務。這些科室還要進行無障礙改造,病房衛生間要實現無障礙化。除此之外,要充分發揮志願者作用,為老齡患者提供綠色的健康通道。
  重視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
  在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上,世界衛生組織老齡化和生命歷程處處長約翰·比爾德博士指出,中國應對老齡化應當轉變“重醫院、輕社區”的觀念,發展社區醫療應成為健全老年人醫療保障機制的重點之一。
  來自國外的一份統計報告表明,在歐美國家,家庭醫生已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。發達國家的醫生50%有在社區醫院里服務的經歷。但在中國,社區醫院的發展尚待時日。
 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《2013-2017年中國社區醫療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指出,一些社區醫療機構硬件匱乏、設備陳舊,甚至所處的外部環境也很差,影響了居民就診信心,並且許多社區醫療機構業務單一、技術水平偏低,普遍缺乏全科醫生和高級人才。
 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: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,發展社區醫療和家庭醫生,服務照顧空巢老人、失能老人,解決老人的就醫難題,也可以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矛盾。
  臨終關懷缺口巨大
  臨終關懷醫學和臨終關懷醫院,20世紀60年代中期誕生在英國。目前全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,已經建立約8000個臨終關懷和舒緩治療機構。
  但是,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相對滯後。據調查,提供臨終關懷服務,主要以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為主,機構和容量都極其有限。2012年11月,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在杭州閉幕的全國“愛心護理工程”工作會議上說,到2015年末,中國將建成超過600所具備臨終關懷功能的養老機構,以應對目前中國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和失能老人難以照料的難題,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。
  近年來,在全國兩會上,一些代表和委員也曾建議,在醫保中增設“臨終關懷”險種,促進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。所有這些,都是我國解決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所作出的積極努力。
  (光明日報)
  (原標題:未富先老,我們準備好了嗎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03biah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